展館介紹
成立宗旨
文鼎留聲博物館以「留聲的時光隧道」為概念, 回推至二百多年前的時代,從音樂盒、留聲機、電子黑膠唱機、現代音訊, 結合科普知識與歷史的介紹,推廣留聲文化發展。 「聲音如何開始留存?曾經存於哪些形式?」, 期望透過生動多元的主題, 讓音訊檔案唾手可得的現代,共同體驗百年前人們第一次聽到音樂回放的感動。
任務與使命
(一) 保留與傳遞留聲文化 科技發明不斷演進,隨著時間推展,古老的留聲記憶已逐漸被遺忘,本館期望藉由博物館的創立,保留留聲歷史文化,使現代人享受便利音樂生活時,也能了解音樂紀錄的源頭從何而來。
(二) 美學教育 人類文明的留聲之美,不僅在探索沒有電的年代,前人如何運用物理機械原理將聲音留存,古物精美細緻的手工技藝,亦是值得探索的藝術精神,同時也能從中了解不同年代的流行與需求,期盼透過藏品的展示,傳遞古老工匠的美學品味。
(三) 本土文化的結合 留聲文化起源歐美,與我們生長的土地「台灣」會有哪些連結? 據傳台灣直至日治時期才首次接觸到留聲機,並開啟本土唱片與流行歌的發展,這段鮮少人知的珍貴歷史,文鼎留聲博物館期望能以「留下聲音的足跡」的創館精神,融合本土文化,在未來的特展與周邊活動中,提供台灣人了解自己的留聲文化。
(四) 文化的承先啟後 本館展出前人留下的文化寶藏,期盼藉由「了解過去,創新未來」的知識啟蒙,為新世代帶來更宏觀的視野,站在歷史的肩膀上,延續留聲的基石,創造無限可能。
(二) 美學教育 人類文明的留聲之美,不僅在探索沒有電的年代,前人如何運用物理機械原理將聲音留存,古物精美細緻的手工技藝,亦是值得探索的藝術精神,同時也能從中了解不同年代的流行與需求,期盼透過藏品的展示,傳遞古老工匠的美學品味。
(三) 本土文化的結合 留聲文化起源歐美,與我們生長的土地「台灣」會有哪些連結? 據傳台灣直至日治時期才首次接觸到留聲機,並開啟本土唱片與流行歌的發展,這段鮮少人知的珍貴歷史,文鼎留聲博物館期望能以「留下聲音的足跡」的創館精神,融合本土文化,在未來的特展與周邊活動中,提供台灣人了解自己的留聲文化。
(四) 文化的承先啟後 本館展出前人留下的文化寶藏,期盼藉由「了解過去,創新未來」的知識啟蒙,為新世代帶來更宏觀的視野,站在歷史的肩膀上,延續留聲的基石,創造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