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聲印象
留聲機修復專家-邱明進老師
如果用19世紀的留聲機聽現代流行歌?
留聲印象邀請不同領域的朋友,分享他們與聲音的故事,
當我們回到「留聲」的原點,想像聲音在五感之間勾勒出的模樣,
「留下聲音」這件事,是否還有其他我們意想不到的可能?
當我們回到「留聲」的原點,想像聲音在五感之間勾勒出的模樣,
「留下聲音」這件事,是否還有其他我們意想不到的可能?
留聲機修復專家邱明進老師,在台南永康經營《Roy’s Cafe -蓄音空間》,藉由咖啡廳與民眾分享他的留聲機與唱片收藏。年輕時學習電機領域且具有維修電子裝備經驗的他,後來會轉而踏進修復留聲機的領域,源自於對家人的愛與一次偶然的契機。
除了維修古董留聲機,老師的另一項專業是復刻蟲膠唱片及刻錄播放於留聲機的新唱片,他是目前世界上少數了解這項技術的專家,吸引台灣各地甚至是美國及日本的音樂愛好者共同合作。
「其實是靠著對東西的執著啦,你一直想要把它做好的時候,你腦袋就會有很多idea,然後一步一步地去解決。」
無論是留聲機修復或是復刻及刻錄唱片,研究過程中都經過無數的撞牆期及瓶頸,然而邱明進老師對於留聲機的喜好及熱情支持著他,將他在留聲機領域的專業技術帶到下一個境界。
採訪當天初次踏入Roy’s Cafe -蓄音空間,老師的留聲收藏映入眼簾,牆上也掛滿了各式唱片收藏,雖然說這裡名為咖啡廳,但更像是一間伴隨著濃濃咖啡香的留聲主題展示空間,老師的太太笑著分享這些都只是老師的收藏的冰山一角。這次很榮幸有機會採訪老師,了解他這些年一頭栽進留聲世界的心路歷程,接下來讓我們一探邱明進老師與留聲的精彩故事吧!
除了維修古董留聲機,老師的另一項專業是復刻蟲膠唱片及刻錄播放於留聲機的新唱片,他是目前世界上少數了解這項技術的專家,吸引台灣各地甚至是美國及日本的音樂愛好者共同合作。
「其實是靠著對東西的執著啦,你一直想要把它做好的時候,你腦袋就會有很多idea,然後一步一步地去解決。」
無論是留聲機修復或是復刻及刻錄唱片,研究過程中都經過無數的撞牆期及瓶頸,然而邱明進老師對於留聲機的喜好及熱情支持著他,將他在留聲機領域的專業技術帶到下一個境界。
採訪當天初次踏入Roy’s Cafe -蓄音空間,老師的留聲收藏映入眼簾,牆上也掛滿了各式唱片收藏,雖然說這裡名為咖啡廳,但更像是一間伴隨著濃濃咖啡香的留聲主題展示空間,老師的太太笑著分享這些都只是老師的收藏的冰山一角。這次很榮幸有機會採訪老師,了解他這些年一頭栽進留聲世界的心路歷程,接下來讓我們一探邱明進老師與留聲的精彩故事吧!
▐ 與邱明進老師的留聲對談W:通常大家都怎麼稱呼老師呢?
邱:留聲機的資深玩家,或者是之前於成大演講時他們介紹我是留聲機修復專家。 W:記憶中,初次使用的音樂播放設備是什麼?會懷念使用它的感覺嗎? 邱:小時候家裡的設備是國產黑膠唱機,印象中也用過達琳牌。不過我最早擁有的,是放在房間內聽的卡式錄音機,我曾擁有過好幾台各種形式的,總覺得當時聽到聲音和現在完全不同,錄音帶特別有溫度。 (註:老師此處提及的達琳牌,是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鼎先生於1974年創立的國產電唱機品牌。) W:最一開始踏入留聲世界的契機是什麼? 邱:這個就很有趣了!當時我太太很喜歡在電台節目聽三、四零年代上海的老歌,聽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某次偶然機會買到一張78轉蟲膠唱片。當時覺得很奇怪,因為不管是材質或是音軌的格式都和黑膠很不同,為了播放這張唱片,我們去找可以播放的機器,然而當時接觸的古董留聲機,都是陳年未整理的設備,多少會運作不正常,播出來的聲音相當不悅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開始買書研究、找維修手冊,甚至加入美國的留聲機社群,踏入這個努力把留聲機恢復正常的世界。 |
採訪當天,邱明進老師親自操作留聲機,分享收藏。
▐ 唱片的復刻
W:當初怎麼會想研究復刻唱片的技術?
邱:這要分成兩個部分來講,先是研究複製唱片,後來才開始做刻錄。 台灣本地的台語蟲膠唱片因為保存條件不佳,唱片數量及品項都少,導致物以稀為貴,一張唱片要價可高達十幾萬元。同時,唱片每播放一次,壽命就減少一次,如果能夠翻模製作複製片,藏家便能保存原版唱片,聆聽複製唱片,延續原版蟲膠唱片的壽命,於是我開始研究複製唱片的技術。當年花費半年多的時間研究,複製成功後心裡還是有點不滿足,開始做刻錄創作。研究初期,我找了許多國外的刻片公司合作,效果都不如預期,於是放棄請人代工,自己一頭栽進刻片的世界,前後超過一年半的時間且投入很多經費,期間遇到瓶頸也放棄了很多次,最終才有了現在的成果。 |
蟲膠唱片雖硬但易碎,圖為展示於蓄音空間破碎的蟲膠唱片。
這是在2016年台南維冠大樓倒塌那次大地震時所破碎的唱片,老師分享到那次地震共損失了10幾張蟲膠唱片收藏。
這是在2016年台南維冠大樓倒塌那次大地震時所破碎的唱片,老師分享到那次地震共損失了10幾張蟲膠唱片收藏。
W:在研究的過程中,最難克服的部分?
邱:幾乎每一個過程都很困難,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刻刀及被刻的空白片,這兩個要素息息相關。 刻刀最初即便使用最硬的金屬-「鎢鋼」研磨出我要的角度,刻出來的聲音都有點糊,我當時也認為刻片可能就只能達到這種程度。偶然的機會使用寶石去切割研磨後,發現刻出來的唱片一點雜音也沒有,才順利解決這個問題。而空白片的學問更大,我曾用過壓克力、PC、PVC等各式各樣的材質實驗,每一種都可以刻,但被刻出來的深淺程度與效果有很大的關聯,耗費了非常多時間最後才找到最適合的材料。 W:有沒有特別最享受復刻唱片的哪一個過程呢?為什麼? 邱:「從留聲機播放出現代音樂」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自己埋首研究後,竟然將這不可能變為可能,感覺非常新奇好玩,後來甚至吸引到美國及日本的音樂人士來合作。 美國方是我最開始我委託的刻片公司,雖然製作效果不如預期,但我們仍陸續在Facebook來回交流,保持連繫,當他們看到我自己研發成功後,反而變成他們來委託我製作。日本的部分是經由歷史博物館引薦的樂團,我替他們研發製作出外圍形狀不規則的特殊唱片,可以用留聲機來播放很摩登的搖滾樂,後來也有在台北、台中甚至是新加坡做展出。 W:成功錄製的第一張唱片是什麼呢? 邱:原本研究過程中我都是拿現有的音樂來實驗,後來乾脆請我太太唱歌、小孩伴奏,錄音後拿來做實驗,所以第一張最成功的就是我自己太太唱歌的唱片。 |
圖為邱明進老師第一次成功刻錄的專輯,由自己太太演唱、小孩伴奏,別具意義。
W:對你來說留聲這件事,最迷人的地方在於?
邱:日治時期是台灣最早接觸到的唱片時代,錄音一NG只能重來,無法後製且樂隊也都是現場的。 當時錄製技術為電氣錄音,使用麥克風收錄錄音室的聲音,雖然聽那個時代的唱片都有鋼針跟唱片的摩擦聲,但唱片狀況好的話幾乎可以感覺唱歌的人就在你面前,連吞口水的聲音都清清楚楚,非常直接,空間感明確到就好像身在演唱的現場,這種沒有修飾的感覺對我來說就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有人追求的是零雜音的播放設備,那也很好,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不同,我比較欣賞古時候的錄音方式! W:想請老師推薦值得一聽的蟲膠唱片 邱:國外的部分我很推薦三零年代的美國爵士歌手,《路易斯阿姆斯壯的經典名曲-玫瑰人生》。他將原先的法國香頌歌曲演唱成美國爵士樂的感覺,非常好聽。相同年代的另一個爵士樂團—葛倫米勒的樂團,他們演奏的經典演奏曲都讓人感到非常放鬆。國語歌曲的部分,當年的每一首幾乎都非常好聽,但機器要維修到當年的水準聽起來才會好聽。我看過非常多百年留聲機幾乎都未維持在當年水準,所以很多人會誤會這些音樂很難聽,聲音又尖又會破音,但其實那都是機器的問題,與唱片及歌曲本身無關。所以早些年我一直在研究留聲機的維修,希望可以達到這個水準。 W:是否還有什麼音樂會讓你有「好想用留聲機來聽聽看啊~」的想法? 邱:去年寶島歌后紀露霞跟台灣文學館有個合作,台文館便委託我來製作紀露霞在去年重新演唱歌曲的版本的歌曲,將她演唱的歌再製成唱片並使用一百多年的留聲機播放。如果只是將現代的音樂做成唱片,那可能就是個好玩趣味為主的噱頭,但紀露霞老師在那個年代本身就錄製過許多唱片,當時他可能才二十歲不到,但現在他已經八十幾歲了,我還可以再幫他現在的歌聲製作成唱片再使用留聲機播放出來聽,這是我覺得很有意義的地方。 |
寶島歌后紀露霞(圖左)演唱,邱明進老師(圖右)於蓄音空間現場刻錄的畫面。
(影像來源:邱明進老師提供)
(影像來源:邱明進老師提供)
W:對於台南要開一間專門以留聲為主題的博物館,您是否有什麼期待呢?
邱:錄音的歷史短短100多年,從愛迪生發明鋁箔紙錄音,發現聲音可以錄製並重播,演化到機械錄音再到電氣錄音,目前是數位化錄音並可以多軌錄製,科技的進步很快。 對於文鼎留聲博物館能在我的故鄉台南設立,我覺得可以將聲音的歷史完整的呈現,極具教育意義,希望除了展出硬體留聲設備外,也可以給年輕學子啟發,甚至以真正老聲音的真實播放讓社會大眾從聲音來了解過去的社會現象。 總之,真心佩服文鼎的團隊,在聲音的歷史作出極大的貢獻。 |
最後,附上邱明進老師播放第一張成功刻錄、由太太演唱、小孩伴奏的歌曲-雨夜花